2015年10月24日星期六

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1958)


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1958)

成員國
·      意大利 (Italy),荷蘭 (Netherlands),比利時 (Belgium),盧森堡(Luxembourg),法國 (France) 及西德 (Western Germany)
·      統稱為「內六國」 (Inner Six)
成立目標
·      減少成員國之間的關稅 (Tariff)
·      促進貨物 (Goods),資金 (Investment) 及勞力 (Labor) 在成員國之間自由流通
·      實行共同農業政策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      對非成員國採取統一關稅 (Common tariff policy)
·      設立單一議會協調「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 的政策,使「共同市場」發表採取一致的意見
成立過程
·      六國早於1952年的歐洲煤鋼共同體 (ECSC: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其後六國於1957年簽訂《羅馬條約》(Treaty of Rome)
·      19581日正式成立,總部設在布魯塞爾 (Brussels)
·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EURATOM) 亦一同成立
·      1962年成功為農產品設立共同價格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ies)
·      1968年成員國撤銷內部關稅以設立共同對外關稅
成效
·      成效十分明顯:
·      成立五年後成為全球最大原料出口組織 (The largest raw material export organization)
·      西德於1967年的工業生產指數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 已超越英國及法國
意義及影響
·      歐洲經濟共同體的成功吸引了由英國在1960年組成的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令「外七國」(Outer Seven) 也希望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為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y) 鋪路。
·      成員國雖然對一些政策有分歧及不希望放棄主權,但仍能大致採取一致的意見以及成功建立「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 的概念。

 最新網頁升級版: http://www.johnnymadsehistory.com/
 Instagram: dsehistory_johnnyma
 答題技巧補習班: http://www.johnnymadsehistory.com/cours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