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煤鋼共同體 (ECSC: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1952)
成員國
|
·
意大利 (Italy),荷蘭 (Netherlands),比利時 (Belgium),盧森堡(Luxembourg),法國 (France) 及西德。
|
成立目標
|
·
通過共同控制煤及鋼等重要戰爭物資以保障歐洲安全
·
混合六個國家的煤 (Coal) 及鋼 (Steel) 市場 (劃一六國之間的價格,運費以及對外稅率)
·
促進六國之間的貿易 (Trade) 及生活水平 (Living standard)
·
期望在未來達成政治統一 (Political Integration)
|
成立過程
|
·
由法國經濟學家莫奈 (Jean Monnet) 法國外長舒曼 (Robert Schuman) 提出,史稱「舒曼計劃」(Schuman
Declaration)
·
意大利 (Italy),荷蘭 (Netherlands),比利時 (Belgium),盧森堡(Luxembourg),法國 (France) 及西德六國在1952年簽訂巴黎條約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
會員國的煤及鋼工業在一個超國家性的執行委員會 (High Authority) 掌管
|
成效
|
·
成效十分明顯:
·
1952-1960年間,鐵和鋼的生產量增加了75%,工業產量增加了50%。 (Production
of coal and steel increased 75%)
·
1951-1957年間,鋼及鐵產量皆增加50%,成為美國之外世界第二大產鋼組織 (Production of coal and steel increased 50%)
|
意義及影響
|
·
歐洲煤鋼共同體是歐洲成員國首次把部份主權交給組織,令統一步伐邁進一大步
·
鼓勵其他國家加入或組成其他經濟組織,例如其後的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1958) 及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1960)
·
經濟統合的成功亦令六國商討其他方面的合作,例如歐洲防衛共同體 (EDC: European Defense Community) 及歐洲政治共同體 (EPC:
European Political Community)。雖然未能成功,卻是歐洲統一的一個里程碑。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