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6日星期六

DSE歷史科 2016 試題建議答案 DBQ Q.3 中文版

【HKDSE 2016 DBQ Q.3 中文版】

(a) 推斷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的一項特徵。試以資料E的一項線索,支持你的答案。                                                            (2 )

根據資料E,紅衛兵的特徵是反西方。

資料E中指出當一名紅衛兵得知作者正在飲用一杯西方的咖啡時顯得十分憤怒,他同時質問作者為什麼購買這麼多的外國貨。反映出該名紅衛兵十分厭惡外國貨品,因此可推斷出他們是反西方。

(b) 從資料F歸納深圳政府對麥當奴進入中國所持的態度。試參考資料F,解釋你的答案。                                                      (3 )

根據資料F,深圳政府對麥當奴進入中國持有支持的態度。

資料F中指出副市長李廣鎮代表深圳政府出席麥當奴的開幕典禮並且表示祝賀,可見深圳市政府對於麥當奴在深圳營業表示支持,同時期待與它們進一步的合作。

(c) 你是否同意中國1978年後的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蛻變?試參考資料EF,並就你對中國直至2000年的發展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8 )

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中國1978年後的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蛻變

在文化方面,資料E指出紅衛兵在文化大革命時 (即改革開放前) 十分討厭外國貨品並且十分厭惡使用外國貨品的中國人。在文革時期紅衛兵的思想主導中國思想發展,反映出1978年前中國人民十分討厭西方產品。

但是,資料F指出1990年中國人民及政府十分歡迎麥當奴在中國營業。副市長李廣鎮代表深圳政府出席麥當奴的開幕典禮並且表示祝賀,同時深圳人民在麥當奴開業首三小時後便吃掉麥當奴預備一個星期使用的食品,可見在改革開放後人民十分歡迎外國進口的食品,與1978年前十分不同。

而且,就我所知,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吸引外國進入中國投資,當中包括許多潮流品牌以及食品公司。這些外國公司在中國開業,影響了許多中國人的文化。可見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在文化上得到蛻變。

在經濟方面,就我所知,1978年前毛澤東實行「公有制」以及實行計劃經濟,國有企業全由國家控制,並跟隨國家的政策而生產。同時,其他人民也跟從國家的指令而實行經濟政策,例如當毛澤東在1958年提出「以鋼為綱」,隨即全民開始大煉鋼,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毛澤東則提出了「上山下鄉運動」,組織年青人民到農村發展。可見當時經濟全由國家控制。

但是,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後,分別在農業上推行「農業承包制」,令農民可保留向政府繳納的收成後剩餘的產物。同時,鄧小平向國有企業放權讓利,給予更多的企業自主權予國有企業,允許它們把利潤扣除稅收後留為己用,而且在沿海地區建立「經濟特區」,逐步開放部份沿海地區,提供優惠給外商吸引他們投資。中國經濟因而在1978年後由全「公有制」改為混合經濟體,同時具備個體經濟﹑私營經濟﹑中外合資公司以及公有經濟。可見改革開放使中國在經濟上得到蛻變。

在教育方面,就我所知,文化大革命時期許多年青人放棄學業而當上紅衛兵,錯失了上學的機會,而且知識份子被流放至農村以及遭到批判,使中國的人才出現斷層。

但是,鄧小平為了解決人才斷層的問題以配合改革開放政策推動中國現代化,因而一改以往輕視教育的政策,積極推行教育改革,大量興建學校以及吸引不同國家的教育人才培養中國的年青一代,提升教育水平以配合沿海地區發展。可見改革開放使中國在教育上得到蛻變。

但是,就我所知,中國在政府方面沒有得到蛻變。毛澤東在位期間實行高壓統治,鎮壓一些持反對意見的人民,例如推行「三反」﹑「五反」以及發起文化大革命以打倒走資派等。

高壓統治在改革開放後仍然維持。鄧小平如毛澤東一樣不惜付出所有代價而鎮壓反對政府的人民。例如在1989年派遣軍隊鎮壓在天安門廣場集會的學生。由此可見,改革開放未能使中國在政治上得到蛻變。

因此,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中國1978年後的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蛻變。

 最新網頁升級版: http://www.johnnymadsehistory.com/
 Instagram: dsehistory_johnnyma

 答題技巧補習班: http://www.johnnymadsehistory.com/cours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