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0日星期一

DSE history past paper 歷史科2014 試題建議答案 ESSAY Q.3

DSE history past paper 歷史科2014 試題建議答案 ESSAY Q.3

討論1949-2000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發展兩國關係的有利因素與不利因素。

注意1: 題目直接沒有難度,但要注意所說的因素應該包含該時段的相當部份。

以下是簡短版本,更詳盡試題建議答案及分析可考慮補讀補習課程

A. 有利因素

1) 冷戰緩和

·         1968年開始美國對共產主義態度開始有所改變,從以往強硬對抗態度轉為希望與共產主義國家共同生存,而蘇聯亦因與中國開始交惡而導致冷戰開始緩和。冷戰緩和使屬於美國長期盟友的日本也跟從美國外交政策而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例如1972年美國剛剛訪華不久後日本隨即於9月訪問中國並發表《中日聯合聲明》,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         同時,中國與蘇聯交惡 (例如1980年中國公開反對蘇聯入侵阿富汗亦使美國對中國的好感增加,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以削弱蘇聯共產主義的力量。美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改變亦是日本與中國建交的良好契機。

2) 中國改革開放

中國於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先開放及發展沿海地區,其後帶領內陸地區一同富起來。而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極為需要外國的資本及技術以加速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時,日本在1970年代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因此日本把握中國改革開放的機會加強與中國的關係 (特別是經濟以加強經濟的進程,例如1984年日本首相訪問中國時宣佈日本將向中國提供4,700億日元的長期貸款幫助中國發展經濟,其後雙方成為緊密的貿易伙伴,有助雙方改善關係。

3) 日本政府的取態

1945-52年間盟軍佔領時期日本的外交政策全由美國主導,美國對日本外交的影響力大約持續至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由於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的帶動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希望把握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機會,因此日本政府希望重拾外交主導權,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例如於1978年中日兩國簽訂《和平友好條約》;1983年胡耀邦訪問日本等。

B. 不利因素

1) 冷戰的爆發

自美國於1946年發表「鐵幕」演說,標誌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及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國家的對抗開始,其後兩派陣營關係逐步惡化,直至1968年才有所改善。才這期間,由於日本跟從美國的外交政策;而中國在外交上較傾向同是共產主義的蘇聯,因此日本與中國在1949-1970年間關係不友好,只維持有限度的接觸,例如1952年的《第一次中日民間貿易協定》。但中國雙方在這期間並不存在官方關係。

2) 日本對於侵華的態度

·         1982年起日本文部省多次被批評篡改歷史教科書,企圖淡化日本在二次大戰時的歷史責任,例如稱日本在二次大戰的軍事行動不是侵略;又指南京大屠殺只是因為遭受中國軍民猛烈攻擊才發生。1990年一名日本官員更公開指出南京大屠殺是捏造的。
·         同時,日本過往首相常以官職身份參拜靖國神社 (靖國神社主要供奉二次大戰中為國捐軀的日本軍人),令中國十分反感,破壞雙方關係。

3) 日本與中國的領土紛爭

中國與日本時常爭論釣魚台誰屬的問題,雙方皆認為釣魚台屬於自己,爭執多時沒有結論,破壞雙方關係。

 最新網頁升級版: http://www.johnnymadsehistory.com/
 Instagram: dsehistory_johnnyma
 答題技巧補習班: http://www.johnnymadsehistory.com/cours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