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毛澤東時期(1949-1976) - 第二個五年計劃
² 毛澤東時期在論述題中重要性不大,2012 - 2014年題目也是針對1949年前的中國歷史。2015年雖然題目有問及毛澤東,但同學仔也可選擇其他三位人物。因此,毛澤東時期在論述題的重要性不是太大,而資料題在2014年問及人民公社,同學仔只需知道「一五」,「二五」及文化大革命即可。
I. 推行原因
|
1) 加速經濟發展: 由於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相當成功,例如1952年全國工農業生產總值較1949年提升73.8%及1957年農業總值較1952年提升25%;工業總值提高128.6%,因此中國希望建基於一五的經濟成果更進一步,加快農業及工業發展,實現超英趕美的經濟計劃。
2) 外交弧立: 基於中國實行共產主義,因此一向與西歐資本主義國家交惡,實行親蘇聯外交政策。可是自1956年起中蘇關係逐漸惡化。中國必須加快建立能自主運行的經濟模式,以應付蘇聯撤銷經濟援助帶來的影響。
3) 建立國際地位對抗西歐資本主義國家: 中共自建國後一直實行共產主義制度,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視建國後的中國為共產主義的重要勢力,因而關係一向惡劣。經過韓戰後雙方關係更加惡化,因此中共希望推行二五以追趕英美等國家的經濟,提高國際地位。
II. 三面紅旗措施
|
è 1958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三面紅旗」,以建設社會主義。三面紅旗即社會主義總路線,大躍進以及人民公社。
1)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1958年5月毛澤東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2) 大躍進
(Great Leap Forward)
l 1957年毛澤東提出:「有必要在生產戰線上來一個大躍進。」,要求鋼鐵及工業等產品在十五年後超英趕美。
2a) 大放農業「衛星」
l 提出「以糧為綱」口號,實現農業生產大躍進。可是,農民根本未能交出幹部的要求產量,因而虛報產量。在各地的虛報風氣下,政府也說起謊來,例如於1958年指出農產量升幅達69%。
l 同時,政府也提出許多浮誇口號,例如「一天等於二十年」以及「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等。
2b) 全民大煉鋼
l 1957年提出「以鋼為綱」,硬性規定1958年鋼產量必須比1957年多一倍 (1070萬噸)。但由於直至1958年8月,產量只得目標一半,因此發起「全民大煉鋼」。
l 全國人民把鐵器放在土高爐煉鋼,雖然至1958年底產量達1108萬噸,但超過一半鋼鐵不合標準。
3) 人民公社 (People’s commune)
l 1958年提出「還是人民公社好」,因而把全國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合併成人民公社。至年尾參加人民公社的農民佔有99.1%。
l 「一大二公」: 「大」指規模大,每社約有5000農戶。「公」指公有程度高。農民所有財產歸公社所有。公社實行配給制度,負擔農戶衣食住行醫療等…
l 「政社合一」: 公社不只是經濟生產組織,也是政權組織。變相成為了中共管治人民的前線組織。
III. 第二個五年計劃影響
|
1) 政治:
埋下文革伏線
毛澤東為二五失敗負上全責,被逼退居二線。劉少奇其後推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政策,實行「三自一包」制度,允許自留地,自由市場以及自負盈虧。變相解散人民公社以及改行資本主義制度。毛澤東對此大感不滿,因素時常希望重奪權力,為日後的文革埋下伏線。
2) 經濟:
經濟大受打擊,陷入三年飢荒時期
l 農業:
由於人民公社提倡配給制度,由負擔農民日常所需,導致農戶生產積極性大減,加上全民大煉鋼時許多用以生產的用具被破壞,令農業大受打擊。
l 工業:
雖然鋼產量達標,但超過一半的質素不合標準,令工業大受打擊。
l 最後,二五的失敗加上蘇聯逐漸撤銷經濟援助,全國陷入三年經濟困難時期 (1959-1961),出現嚴重飢荒,死亡無數。
3) 外交:
深化外交孤立局面
1953年史太林去世後,蘇聯領袖赫魯曉夫批評中國的大躍進,而中國亦還擊指赫魯曉夫修改馬克思主義,兩國關係開始惡化。1960年蘇聯更撤銷600多項合作建設項目以及撤回過千名專家,令兩國關係更加惡劣。
相關題目:
DSE2015: 討論以下其中一位人物 (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 對中國發展的影響是否利多於弊。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sehistoryjohnnymahistory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sehistoryjohnnymahistory
Instagram: dsehistory_johnnym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