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星期日

DSE歷史科毛澤東時期 - 第一個五年計劃



DSE歷史科毛澤東時期 - 第一個五年計劃

²毛澤東時期在論述題中重要性不大,2012-2014年題目也是針對1949年前的中國歷史。2015年雖然題目有問及毛澤東,但同學仔也可選擇其他三位人物。因此,毛澤東時期在論述題的重要性不是太大,而資料題在2014年問及人民公社,同學仔只需知道「一五」,「二五」及文化大革命即可。

I. 推行原因

1) 增強農民支持: 農民一直是共產黨政權的支柱。事實上共產黨自1927年起不斷在農村建立根據地以及在當地推行土改,深得農民歡迎。1950年正值共產黨掌權初期,為了更加鞏固權力,推行成功的土改絕對能加強農民的支持。

2) 改善經濟: 1950年正值國共內戰結束初期,經濟受到很大破壞。為了恢復千瘡百孔的經濟,因而推行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土改為主,提高農民生產力以及改善他們的生活。

3) 改善農民生活及打壓地主階級: 全國約90%農民沒有自己土地,須向地主提交昂貴地租,推行土地改革,把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有助改善他們生活,並借此打壓地主階級,爭取農民支持。

II. 土地改革措施

- 19506月,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目的是「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制的土地法以及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為日後工業化鋪路。

團結僱農,貧農及中農,打擊富農和地主。

1) 建立農會,批鬥地主
中共派出工作隊到不同農村成立農民協會,大規模批判地主惡行,什至逼他們戴高帽被群眾指罵。

2) 沒收地主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

III. 土地改革影響

1) 政治: 鞏固中共政權
土改成功加強了農民對政權的支持。中共亦成功借土改打擊不合作的富農以及國民黨殘餘勢力,有助政府日後推行改革。


2) 經濟:
促進經濟發展: 土地重新分配後提高了農民的生產力,令經濟得以改善。
例如1952年全國工農業生產總值較1949年提升73.8%
1957年農業總值較1952年提升25%;工業總值提高128.6%

3) 社會:
導致社會階級鬥爭風氣。無地及少地農民積極批鬥富農,雖然成功使土地重新分配,但卻使中共認為群眾運動是未來改革的方向,而且為日後的階級鬥爭埋下伏線。至於被批鬥的富農以及他們的後代被無理逼害,長期受監控,令社會氣氛變差。

相關題目:
DSE2015: 討論以下其中一位人物 (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 對中國發展的影響是否利多於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