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 (香港) 二十世紀下半葉英國管治香港的特色:
1.(政治)政制民主化
原因:
1.1967暴動某程度上反映港人不滿現有政治體制。
2.1984中英聯合聲明達成港人治港
3.香港經濟發展急速,中產人數急升,他們開始轉而追求較民主的政制。
-地方組織:香港於二十世紀下半葉開始引入代議政制,官員開始逐漸由民選產生,而非全由總督委任。例如1965年市政局民選議員共有十位,佔全部議席40%。而區議會亦於1982年舉行首次普通,產生出三分一直選議員。
-中央組織上,立法局於1985年舉行首次間接選舉,產生出40%議席,在1995年更推行全面民選,由直選產生的議席高達20個。
2.(社會)華人受公平待遇對待
原因:
1. 安撫1967暴動的群眾。
2. 香港經濟發展急速,許多華人變得富裕,令港英政府提高華人地位以爭取他們支持。
3. 爭取香港人民支持以免他們支持共產主義的中國。
E.G. 公務員本地化,委任更多華人成為政府官員,例如1964年有16.3%政務官是華人,1978年增至44.4%。
到了90年代更有華人擔任司務政務官等高級職位。在立法會上,華人議員亦逐漸增加,例如1978年增至23名。
1974年宣佈中英文同樣享有同等法律地位。
3.(經濟)經濟發展多元化
原因:
1. 韓戰爆發令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香港轉口貿易需求大減,轉為發展其他產業。
2. 教育水平提高令商業更為發達。
3. 政府大力配合,例如成立香港工業總會支持發展工業。
4. 改革開放使工業兢爭力大減,轉為發展其他產業。
5. 地利位置優越,時區在歐,美之間,有利發展成國際金融地區。
- 政府積極推動工業發展(例如香港工業總會,香港貿易發展局等)。在1959年香港工業製品已佔全港出口率70%,大大超過了轉口貿易的比率。
- 香港時區在歐美之間,和美國,英國合成一個許可24小時不停交易的國際金融市場以及實施低稅率政策,吸引了許多投資者,令香港成為金融中心。
4.(社會)社會福利充足
原因:
1. 1966,67暴動
2. 香港人口增加,令港英政府開始注重社會福利政策
3. 教育水平提高使香港市民追求更多社會福利。
-1958年成立社會福利署向貧窮人士提供援助。
-教育:1978年推行九年免費教育,增加香港人教育福利。
-1971年推出「公共援助計劃」
-住屋:1972年推行「十年建屋計劃」及1978年的「居者有其屋計劃」
-建設許多社會公共設施,例如體育館,泳池,圖書館等。
最新網頁升級版: http://www.johnnymadsehistory.com/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sehistoryjohnnymahistory/
Instagram: dsehistory_johnnym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