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星期日

DSE歷史科 (日本) 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

DSE歷史科 (日本) 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

1.(政治):導致日本政局動盪

軍人認為當時的內閣政府過於軟弱,未能有效維護日本利益,同時他們亦希望奪權以擴張軍備進行侵略行動,因而在1930年代發生許多刺殺事件,企圖奪權,令日本政局十分動盪。

-例如在1930年日本簽訂倫敦海軍條約後,日本被限制海軍軍事數目,軍國主義者認為內閣政府未能為日本在外交及軍事上爭取權益,於是發動刺殺首相濱口雄幸和若槻禮次郎,但不成功。

-例如在1932年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五一五事件」,首相犬養毅因曾反對成立滿州國而被刺殺,社會漫延著一片恐慌。

-由於軍人在刺殺行動後未得到應有的制裁,以致他們變本加厲,什至在1936年包圍皇宮,發動「二二六事件」,多位官員被殺。

2.(政治):軍人主導日本政壇

-在五一五事件(1932)後,首相職位差不多全由軍人出任。
餘下的少數政黨必須聽命於軍部。

- 二二六事件(1936)後,軍人近乎控制整個政壇,內閣政黨只餘下一/二人。
軍人亦創立先例,規定即使有天皇命令,但如沒有陸軍部同意,內閣也無法組成,直接控制內閣成立以及增加軍人權力。

-1940年「大政翼贊會」成立,正式取締全部政黨
軍部完全控制整個日于政壇發展,例如在1941年東條英機內閣中陸軍大將東條英機以首相身份同時任職陸軍大臣及外務大臣,集政權,軍權及外交決定權於一身。

3.(經濟):經濟發展不平衡

-由於日本政黨在1930年代被軍人所控制,於是大肆擴張軍備及軍事用品。
許多大財閥例如三菱,日產等便跟從政府需求,大量生產軍用產品如軍用車輛,飛機及化學品,令經濟十分依賴軍事以及為軍事發展而服務,發展極不平衡

-1938年,政府把70%財政預算放在軍事發展上,令經濟發展得不到平衡發展(至1944年這筆預算更升至99%)

4.(社會):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失去基本自由及人權:
日本政府於1938年通過「國家總動員法」,日本人民在政府要求下必須從軍,令日本人民失去基本自由及人權。
日本政府亦加強對學校的控制,打壓宣揚自由及人權的老師,加強軍國主義思想的傳播。

-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開支,日本政府不斷增加稅收及印刷錢幣,令通貨膨脹問題出現,例如1936-1941年間物價上升接近一倍。

-為了應付軍隊的糧食需求,政府強行收購農民的米糧,令農民生活十分困苦。

5.(外交):與西方民主國家關係惡劣

-退出國聯:
在1930年代初日本接連侵略中國東北,例如1931年侵略滿州,1932年成立滿州國等。國聯曾責日本的侵略行為並派出「李頓調查團」調查日本侵略事件,最後日本於1933年退出國聯以表抗議,並加速對中國的侵略,與西方民主國家關係破裂。

-與德國及意大利簽訂條約,例如1936年與德國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以及1940年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形成。由於西方民主國家對德國及意大利的極權國家侵略行為十分不滿,日本與他們結盟使日本與西方民主國家關係進一步惡化。

6.國家得到短暫光榮,但戰敗後則淪落至被美國佔領七年。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sehistoryjohnnymahistory 
Instagram: dsehistory_johnnym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